英國一位媽媽說——
  有一種教育法叫
  永遠“同意”
  不少媽媽對這種教育方法則頗有微詞
  如果你三歲的兒子一覺醒來,想吃冰激凌當早餐,你會同意嗎?估計大多數家長會拒絕這個要求,讓孩子吃更健康的傳統早餐。但英國媽媽貝亞·馬歇爾不會這樣做,這位信奉“贊同育兒法”的媽媽認為,對孩子要有求必應。
  對孩子永遠都說“好”
  馬歇爾現年36歲,家住設菲爾德,有兩個兒子,9歲的佩普和8歲的喬斯。在這個家裡,孩子們可以自由選擇生活方式,不想吃飯睡覺,只想玩電腦游戲?沒關係;不願意做作業?那就看電影好了;拿蠟筆在牆上亂畫?同樣沒問題!
  英國《每日郵報》15日引述馬歇爾的話報道:“我的目標是對孩子的任何要求都說‘好’,無論是他們晚餐前想吃甜點或者在牆上畫畫,還是晚上10點看電影,都可以。我鼓勵孩子們自己做決定。”
  馬歇爾不會對一些“原則性”問題讓步,但“不”這個詞始終不會從她口中出現。若是孩子們不想上學,她就會跟他們談,最終說服孩子們乖乖就範;若是孩子們提出一些異想天開的想法,比如想買一條鱷魚來養,馬歇爾就會引導他們:“好,咱們去動物園吧!你覺得買一條鱷魚需要多少錢,我們買得起嗎?在哪兒養呢?”最終,孩子們就會自己打消這個念頭。
  傳統方法一點也不管用
  馬歇爾說,她最初按照傳統方法教育大兒子,希望他能有禮貌、守規矩,學會說“謝謝”、“請”等禮貌用語。遇到孩子調皮搗蛋時,她也像其他家長那樣制止,逼他道歉,但這些對佩普似乎起不到什麼作用。
  佩普三歲時的幾件事讓馬歇爾的教育方式發生了徹底改變。“我聽見佩普向我的朋友要東西喝,但他沒有說‘請’。我衝過去批評他,但朋友說,‘沒關係,我也從來不教我的孩子說“請”和“謝謝”,他們會自己學會的,因為他們會從你身上學。’”
  “幾天后,一個朋友又就‘對不起’發表了同樣觀點。後來,我看到一位母親與她的孩子為該不該穿外套起了爭執。母親認為孩子如果不穿外套就會凍感冒。突然我靈光一閃,心想,‘別強迫他穿了,如果他冷自然會穿。’”
  “那是一個轉折點,”她說,“我意識到不應該控制自己的孩子。”
  與馬歇爾持同樣育兒觀點的家長估計不多。一項有趣研究顯示,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會聽到家長說大約14.8萬次“不行”,而聽到“好”的次數只有幾千次。
  該育兒方法也受到不少批評
  馬歇爾說,從那以後,她幾乎答應孩子的所有要求。但剛剛改變教育方式時,孩子卻出現了一些問題。“他每天早晨都要吃冰激凌當早餐,不吃飯;我不強迫他按時睡覺後,他就堅持著不睡覺,看動畫片一看就是幾個小時。大概兩個月後,我想:‘天啊,我是不是犯了一個巨大的錯誤?’但是閱讀了大量資料後,我相信這一方法的好處,堅持了下來。”
  三個月後,佩普再也不想要冰激凌當早飯了,現在也很少吃。“我兩個兒子的飲食觀念很健康,從不暴飲暴食,因為他們知道,想吃什麼隨時可以吃到。他們也不怎麼吃糖和甜食,因為我不把這些食物當作獎勵”。
  兩個孩子並沒有因為缺乏管束而變成“脫韁野馬”,相反,馬歇爾說:“朋友們都稱贊他們禮貌又乖巧。”
  馬歇爾的這種育兒方式被媒體報道後,受到了不少批評。英國教育標準局負責人邁克爾·威爾肖就認為,家長們都必須知道孩子在五歲前應該學會的基本技能,其中就包括明白“不”的含義。
  但馬歇爾對這些質疑之聲不以為意,在她看來,在孩子面前樹立家長的威嚴並不那麼重要,“我要成為他們生命中那個美好的人,如果他們長大後想說,媽媽是我的好朋友,也挺好。”
  據新華社
  (原標題:有一種教育法叫永遠“同意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e61qeeec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